bt365游戏平台办公室关于印发十三五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政办发〔2017〕20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
现将《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bt365游戏平台办公室
2017年12月20日
天水市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计划纲要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简称《科学素质纲要》)的深入实施,为实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2020年的目标,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及保障措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十二五”期间,各县区和各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素质纲要》,联合协作,攻坚克难,全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成效显著,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格局进一步建立;全民参与面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明显提升;科普平台建设向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科普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重点人群推动作用更加明显,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和经费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基础性工作稳步加强。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目标,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3.80%,超额完成了我市“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2.31%的任务目标,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作顺利开局和实现2020年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发展还不平衡,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东中部地区仍有较大差距,在甘肃省也仅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还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在: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科普事业投入明显不足;面向农民、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工作亟待强化;科普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科普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快;科普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全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不完善,社会各方参与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现有科普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普宣传形式和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科普服务的精准化能力亟待提升。“十三五”时期是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因此,进一步加强我市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对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我市脱贫攻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公众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基础,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潜力,面向基层、继承创新,精准发力、跨越发展、普惠共享,推动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社会化大科普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科普信息化建设水平显著提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显著发展,基本形成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等体系,全市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51%~6.34%。
——促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更加深厚的公众基础。
——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持续提升。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主,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优势,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更强的社会合力,推动四大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之间科学素质差距逐步缩小。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公民的科学素质显著提升。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科学教育与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科普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进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不断健全。政府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大联合、大协作、共推进”的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动员激励机制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社会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资源共享机制逐步健全,资源集成和有效利用得到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措施和考评机制不断完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初步形成多渠道、社会化投入机制。科普工作与科研、教育、文化等事业紧密结合,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合力不断增强,社会化工作氛围更加浓厚。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等内容,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育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完善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措施:
——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
——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式。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平台。
——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红领巾科技小社团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
分工: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食药监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围绕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粮食安全等,贯彻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普及高效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乡村文明等知识和观念。
——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服务现代化。
——着力培养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致富能力和生活水平。
措施:
——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精准扶贫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各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科普讲师团、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日、科技周、世界粮食日、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防灾减灾日、健康中国行、乡村舞台、环保科普行动、农村安居宣传、科普之春(冬)等各类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绿色殡葬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健康素养,建设美丽乡村和宜居村庄。
——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等建设中,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发挥优秀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科普精准帮扶。面向贫困村和贫困户,大力开展产业农民技术培训,为贫困村培养更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和创业领路人。组织引导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广泛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的科普服务力度。大力开展巾帼科技致富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
分工:由市委农工部牵头,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食药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活动。
——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生产方式转变,以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养培训为重点,到2020年基本实现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都有机会参加一次相应的职业培训。
——推动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措施:
——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开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殊培养工作,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大规模开展职业培训。面向城镇全体劳动者,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大力提升职工职业技能。
——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春潮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广泛组织开展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促进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助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宜居。
——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大国工匠”、“最美青工”、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分工:由市人社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民政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安监局、市食药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任务:
——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等前沿科技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措施:
——加强规划,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在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培训规划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
——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和班次,引导、帮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不断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
——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具体内容。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科学素质有关内容。
——广泛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各类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普活动。
分工: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单位参加。
(五)实施科技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任务:
——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建成一支优秀科学教师队伍。
——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
措施:
——在“国培计划”中,加强教师科学素质能力培训,培养“种子”教师,推动各地加大对科学教师以及相关学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专项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到2020年实现对全市一线科学教师和骨干科技辅导员培训全覆盖。
——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加强农村边远贫困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充分发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教育资源,健全科教结合、共同推动科技教育的有效模式。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专家参与科学教师培训。推动有条件的中学科学教师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参与科研实践。
分工:由市教育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科技局等单位参加。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任务:
——宣传普及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和观念,提升社区居民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促进社区居民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建设。
——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推动城镇常住人口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提升居民科学素质,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措施:
——广泛开展社区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工作主题,深入开展科普日、科技周、世界气象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标准日以及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社区气象、地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燃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老年人急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应急安全教育培训活动。
——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党员教育、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卫生健康、食品药品、防灾减灾等各类科普活动。
分工:由市文化旅游局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食药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任务:
——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行和运营机制等服务模式的全面创新。
——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大幅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水平。
措施:
——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在全市主流网站和门户网站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引导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分享的科普生态圈,打造科普新格局。
——强化科普传播协作。制定鼓励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的政策措施。引导市、县区主要新闻媒体加大科技宣传力度,扶持科技宣传报道做大做强。支持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次。鼓励报刊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
分工: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委、市文化旅游局、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扶贫办、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安监局、市食药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单位参加。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任务:
——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
措施:
——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等与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拓展科普活动阵地。充分利用线上科普信息,强化现有设施的科普教育功能。
——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考核和动态管理,提升服务能力。推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主题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地震台站、气象台站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
——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科技社团向公众开放实验室、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分工:市发改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委、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食药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九)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任务: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
——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能力。
措施:
——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与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组织、科普经营管理等从业者为重点,围绕科普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等,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扩展新视野、提升创新能力,以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科普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作用,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科学传播专家团队,深入开展科学传播活动。结合科技教育和课外科普活动,重点在中小学校建立专职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队伍。依托基层各类组织,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中小学教师和科普志愿者等担任科普宣传骨干,实现乡村社区科普宣传全覆盖。结合各类社区科普设施和活动,发展壮大社区科普队伍。
——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
分工: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工部、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工信委、市民族宗教委、市民政局、市科技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畜牧局、市扶贫办、市文化旅游局、市卫计委、市质监局、市体育局、市食药监局、市安监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参加。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市上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科学素质纲要》的要求和本实施方案的分工安排,将有关任务纳入本部门本系统的相关工作规划和计划,充分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做好日常沟通联络工作,会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各县区政府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要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重点任务列入年度工作计划,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要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列支专项经费,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进本县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的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的落实。
(二)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共建机制。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区政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区)、全国和全省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和表彰,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三)保障条件。
——政策法规。在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以及有关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的相关文件中,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完善促进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政策引导,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经费投入。各地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教育、科普经费的投入水平,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加强对科普经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经费等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四)进度安排。
——实施工作。十三五期间,完善工作机制,解决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各项重点任务的实施。
——总结评估。2020年,组织开展督查,对“十三五”期间和《科学素质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和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