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365游戏平台办公室
关于印发2018年全市稳定
粮食生产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天政办发〔2018〕6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
《2018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bt365游戏平台办公室
2018年4月19日
2018年全市稳定粮食生产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8〕35号)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优化粮食产能为目标,积极落实“地膜、植保、种子、沃土、农机”科技增粮措施,着力调整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进粮食种植规模化、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不断提高种粮效益,进一步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总产量。
(二)主要目标。2018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455万亩以上,正常年景总产稳定在110万吨以上。其中落实小麦面积190万亩、玉米120万亩、马铃薯105万亩、杂粮40万亩。
1.稳定粮食生产水平。稳定二阴半山和高寒阴湿山区小麦播种面积,抓住关键环节,落实增粮措施,发展社会化服务,确保全市夏粮总产稳定在42万吨左右。积极调整秋粮种植结构,适度调减浅山干旱区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发展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全面落实全膜双垄沟播等关键增产技术,巩固提升秋粮生产水平,力争全市秋粮产量稳定在78万吨以上。
2.着力发展优质粮食。重点发展优质中筋小麦、主粮化马铃薯、粮饲兼用玉米,提高绿色优质小麦、马铃薯、玉米、小杂粮生产供给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需求,提升粮食生产质量和效益。全市优质粮食面积达到185万亩,其中小麦80万亩、马铃薯40万亩、玉米50万亩、小杂粮15万亩。
3.提升机械作业水平。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生产生态协调,加快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积极推广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推进玉米、马铃薯机播机收,大力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加快农机服务产业化,提高粮食生产机械的使用效率和规模生产经营效益,力争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4%。
二、重点工作
(一)落实种粮扶持政策。推进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及时发放2018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切实发挥资金效益。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提高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发放效率,加快农业机械化。积极落实种粮大县奖励、旱作农业等扶持政策,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种粮比较效益,切实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跟踪问效,确保落实政策不走样,农民群众所受实惠不缩水。
(二)提升耕地质量水平。扎实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工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02万亩,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255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10万亩以上,秦州、麦积、武山完成深松补贴试点1.5万亩。积极开展生态复合种植,采取间作套种、粮豆轮作、耕地休耕、增施有机肥等方式,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实现“藏粮于地”。
(三)着力抓好粮食生产。认真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工作,优先在粮食主产区建设高标准粮田。优化粮食生产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适度调减条锈病核心越夏区、浅山干旱区等非优势区小麦面积和浅山干旱区玉米播种面积。积极实施旱作农业项目,扩大机械覆膜面积,提高顶凌覆膜质量,落实好82万亩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任务,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
(四)大力提高单产水平。加快良种的研发与推广,组织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开展联合育种攻关,培育一批抗病高产稳产优质、附加值高、适宜机械作业及肥水高效利用的粮食作物新品种,促进粮食作物品种更新换代。对现有小麦主推品种开展提纯复壮,加强小麦良种基地建设,提高种子质量。推广抗旱、耐密、宜机收、高产优质玉米品种,加快玉米机收步伐。推广抗病、抗旱、适宜主食开发的马铃薯新品种,马铃薯脱毒种薯实现全覆盖。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马铃薯黑色全膜垄作侧播、小麦宽幅匀播等粮食综合生产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实现“藏粮于技”。
(五)积极开展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做到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创建、高质量推进,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以绿色生态环保、资源高效利用、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集成组装区域性、标准化、可持续、可推广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加快农机农艺融合,推进整建制、整区域、整流域创建。创新农企合作模式,健全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创建内涵,扩大示范效应,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价值链,增强粮食发展潜能,引领绿色发展。
(六)认真做好统防统治。强化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健全和完善重大病虫疫情信息化监测网络,提高监测预警科学性、准确性、时效性。重点做好小麦条锈病核心越夏区综合治理,加强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病虫等重大病虫害防治。大力开展病虫害专业化绿色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危害。切实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扶持力度,培养一批反应快速、执行有力、运转高效的病虫害专业化防控队伍,提高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水平。
(七)切实提升防灾能力。积极完善防灾减灾救灾预案,提早做好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加强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农业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扩大信息覆盖面。加强分类指导,大力推进科学抗灾,适时开展人工增雨(雪)、防雹作业,指导农民因时、因地落实防灾增产措施,逐步实现由被动救灾向主动防灾转变。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范围,创新完善农业保险机制,做好农业保险理赔各项工作,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推进粮食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完善粮食安全生产责任保障体系,认真落实政府主要领导负责的粮食安全生产责任制,将粮食生产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层层分解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切实抓好落实。市直有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二)增加资金投入。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粮食生产扶持资金,及时落实种粮大县、旱作农业技术推广、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扶持政策,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小麦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粘虫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各县区要整合项目资金,努力增加粮食生产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三)创新体制机制。要继续开展耕地休耕试点,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耕地休耕制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励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大力培育发展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提高粮食规模化经营水平。积极组建农村专业化服务队,开展机种机收、病虫害统防统治、农田灌溉等社会化服务,提升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四)加强督导检查。要强化粮食生产工作的督导,探索和创新督导方式,使督导工作与调查研究重大问题、解决生产突出困难、重点技术示范推广相结合,与产业扶贫工作同推进,努力提高督导效果。市政府相关部门要不定期深入县区进行检查指导,协助解决粮食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做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和网络媒体,大力宣传国家和省市出台的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动适应新政策、树立新理念、掌握新技能。各县区要重视粮食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典型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全市粮食稳定增产行动顺利实施。